吉林水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把调查研究、问题检视、助推发展贯穿主题教育始终,聚焦三个主营业务板块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,强力推进“供水板块改革深化专项行动”“保供电能力提升专项行动”“吉林水工品牌创建专项行动”,计划利用三年时间,打基础、补短板、固底板、强弱项、扬优势,不断做优做强主责主业,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。
吉林水投集团党委高位部署,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,紧盯三个主营业务板块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,制定三个专项行动方案,明晰主营业务板块做优做强的主攻方向和路径方法。一是一企一业,实施供水板块改革深化专项行动。集团领导班子超前谋划,为避免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全部运营后,三家子公司出现市场重叠、业务交叉、同质竞争,提前布局供水板块专业化整合,以“突出实业、聚焦主业、做精一业”为目标,打出“进、退、整、合”组合拳。“进”就是对标先进,开发联合调度系统应用界面,量身打造智慧水务平台,制定科学精准的联合调度方案,以技术提升增强供水板块核心功能。“退”就是持续推进“瘦身健体”,推进人员机构整合,压缩管理层级,集约优质资源,建立一体化运营、集约化管理、标准化实施的供水平台。“整”就是按照市场化方式,加强内部资源整合,统一运营管理、统一开拓市场,优势互补、强强联合,提升供水板块在工程建设,运营管理、供水服务方面作战能力,发挥“集团化”作战优势。“合”就是通过“六合”(即工程整合、水量调度整合、运行调度整合、水费收缴机制整合、机构人员整合、市场开发机制整合)实现人力、资金、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,形成强大合力,打造主责主业更聚焦、产业结构更清晰、专业水平更高、技术能力更强、引领作用更突出的专业化供水平台,切实提升供水板块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。二是聚焦民生,实施保供电能力提升专项行动。集团党委坚持“打基础”与“立长远”相结合,立足服务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下硬功夫破解东部山区农网线路薄弱、设备老化、低电压等问题,在“硬件”上提档升级,利用三年时间,计划投资10亿元,改造66千伏变电所5座,新建66千伏线路150公里,改造10千伏线路2942公里,改造0.4千伏线路2358公里,惠及通化、靖宇、抚松、安图、临江、长白6个县,逐步提高数字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,缩小城乡供电差距。在“软件”上配套提升,打造“地方水电”App,提升96659服务热线质量,提供便捷、高效、智慧服务,加强故障停电的应急处置,开展电网带电作业,减少电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,大力整顿行风作风,坚持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,力争实现供电设备完好率达95%,供电可靠率达99.8%,进一步擦亮“绿电供百业 服务惠万家”的供电服务品牌,为保障民生用电和赋能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平稳电力支撑。三是面向市场,实施吉林水工品牌创建专项行动。牢牢抓住工程建设板块深层次矛盾问题,部分子企业由事业单位转为市场竞争类企业,存在市场竞争意识不强、市场开发能力不足、体制机制不完善、人浮于事等问题。集团党委紧紧扭住关键问题,把品牌创建与完善公司治理、加强管理提升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,围绕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,全力实施六大工程。市场营销专项工程,加大省内外市场开发力度,选优配精市场开发经理,建立三级管理体系,组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委员会,经过一系列有效措施,市场开发能力显著提升,截至2023年5月,已累计中标16个项目,中标额4.63亿元,完成年度任务的73.41%,同比增长363%。安全质量保障工程,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、立体化、智能化管理体系,加大对在建项目的明察暗访,立查立改101项隐患,加强法律审核力度,对三年来签订的4381个合同开展“回头看”,对审核发现的问题提出补救措施,建立长效机制。管理能力提升工程,制定质量、大宗材料、成本控制、工程收尾、劳务队伍、施工设备、项目预算等7项精细化管理方案,系统提升管理水平。体制变革牵引工程,压缩管理层级,总部对8家子公司直接管理,精简机关编制,由180人压缩至130人,压缩28%,50个编制下放到基层一线,实现资源向一线倾斜、向技能人才倾斜。工匠精神旗帜工程,以全国水利行业劳动模范安京云命名成立“安京云工作室”,模范作用充分释放,工法技能显著提升,“调压竖井二期混凝土可变径滑动模板施工工法”被评为省级工法。实施党建品牌创建工程,开展“2+1”支部立项攻坚活动,围绕安全生产、降本增效2个必选项和科技创新1个自选项,全面推进工地立项,把每一个项目工地打造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,以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。